辛小湘丨湖南秸稈焚燒政策調整背后的治理智慧
2025-03-04 16:42:49          來源: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 編輯:田文 | 作者:史鋒          瀏覽量:20

3月1日,備受社會關注和期待的《湖南省秸稈綜合利用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這個《規定》是全國首部規范秸稈綜合利用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規定》突破了秸稈禁燒“一刀切”鐵律,將“禁止焚燒”簡單的“堵”轉變為劃定禁燒區和限燒區進行分類管理的“疏”,以創新的管理思路和務實的舉措,探索出符合地方實際的治理路徑。

湖南鼎城秸稈綜合利用實現“點草成金”

湖南的秸稈禁燒政策調整,猶如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這項政策的松動,不僅關系到三湘大地的空氣質量,更折射出中國環境治理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從“全面禁燒”到“限時限區”的轉變,看似是對禁燒令的松動,實則體現了環境治理從簡單粗暴的“堵”向科學理性的“疏”轉變,是治理理念的重大突破。這是湖南執政者的智慧體現,也是社會治理走向成熟理性的表現。


01
秸稈禁燒政策背后的困局


過去十年間,全國各地普遍實行秸稈全面禁燒政策,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農民與監管部門的“貓鼠游戲從未停止,田間地頭的濃煙依然時隱時現,“農民兄弟心里煩、管理部門奔波苦”。這一政策的落地實踐證明:忽視民生需求,不遵循科學規律,不實事求是,不利于減少田地蟲害,不利于種子生根發芽,加重農民、基層干部負擔等肉眼可見的弊端。湖南作為農業大省,每年產生大量秸稈。過去十年,全面禁燒政策在基層執行中遭遇重重阻力。農民為搶農時,常在夜間偷偷焚燒秸稈,與監管部門玩起捉迷藏游戲。這種對抗不僅消耗大量行政資源,還加劇了干群矛盾。

原來政策中提倡的秸稈綜合處理需要成本,而農民缺乏經濟動力和可行方案。打捆、運輸、儲存都需要投入,在缺乏配套支持的情況下,焚燒成為最“便捷”的選擇。這種現實困境,凸顯了政策制定與執行之間的脫節。全面禁燒的環境效益也值得商榷。眾所周知,造成大氣污染的元兇是汽車的尾氣和城市的工廠排出的廢氣,農民焚燒秸稈造成的污染,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秸稈焚燒不能一“禁”了之、一“罰”了之。如果對水稻秸稈不進行有效處理就直接種植油菜,勢必導致油菜苗成活率低,病蟲害多,農民得不償失,嚴重影響農民種田的積極性。秸稈還田可能帶來病蟲害風險,影響下茬作物生長。而集中焚燒雖然會產生短期污染,但在氣象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污染物能夠快速擴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相對可控。


02
科學治理的智慧探索


湖南此次政策調整,不是心血來潮、一時沖動。

一是中央有精神。2月23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精準劃定禁燒范圍,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

二是充分調研論證。面對表達訴求的群體多,社會關注度高的敏感話題,湖南立法部門高度重視和謹慎,由省人大農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司法廳等部門和有關專家組成的立法調研組,前往吉林、安徽等和省內進行了廣泛調研,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政策出臺建立在大量科學研究和深入討論、征求意見的基礎之上。

三是科學實證和分析。通過分析氣象條件、污染物擴散規律,確定了允許限燒的時段和區域。在規定出臺之前,湖南漢壽縣、寧遠縣、溆浦縣、漣源市、邵陽雙清區等地都紛紛出臺政策科學劃分禁燒區和限燒區,執行效果都非常好,受到農民群眾的一致認同和歡迎。這種基于實證的決策方式,體現了湖南環境治理的科學化方向和決策智慧。

政策調整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平衡。既要保障空氣質量,又要兼顧農業生產實際;既要維護農民利益,又要考慮監管可行性。這種平衡不是簡單的妥協,而是基于現實考量的理性選擇。


03
調整背后的治理現代化啟示


湖南秸稈“禁改限”的政策調整,是環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它告訴我們,好的治理不是簡單的禁止或放任,而是在科學認知基礎上尋求最優解。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秸稈高值化利用模式,同時出于燒制農家肥、緩解田間病蟲害、提高耕地質量的需要,很多農戶選擇了低成本的露天焚燒方式。在禁燒政策下,很多地方出現了“干部盼下雨,農民等天黑”的現象。湖南的這一實踐,從“堵”到“疏”的轉變,反映了治理理念的進步。環境治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需要統籌兼顧的綜合題。這種轉變,為其他環境治理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堅持實事求是。政策制定必須立足實際,尊重規律。既要考慮環境保護目標,也要顧及民生需求;既要追求理想狀態,也要承認現實約束。這種務實態度,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

堅持以人為本。多少年來農民種地一直是焚燒秸稈用作肥料,既能增加土壤的肥力,還能殺死害蟲。禁燒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沒有真正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方便農業生產,出現了一些偏差,實事求是調整政策才是順應了農民的呼聲,順應了民意。

堅持科學精準。從秸稈禁燒政策的調整可以看出,環境治理正在走向精細化、科學化。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政策內容上,更反映在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革新上。

堅持綜合治理。環境治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單純依靠行政命令難以持久,必須構建包括經濟激勵、技術支持、社會參與在內的綜合治理體系。湖南在立法中把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焚燒管理結合起來進行制度設計,同時明晰部門職責,賦予鄉鎮執法權懲治違法行為,解決“鄉鎮看得見管不著,縣里管得著看不見”的難題。

未來,作為《規定》的配套政策《湖南省關于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即將出爐,重點謀劃和布局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配套出臺信貸、稅收、用電、用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資金獎補辦法,重點支持從“收、儲、用、技、導、宣”六個方面抓好秸稈綜合利用。

環境治理之路任重道遠,需要我們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繼續探索。在這場治理智慧的考驗中,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責編:田文

來源: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下載APP

東安融媒
国产8X红人网站_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_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_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